北市驗出3件花生製品黃麴毒素超標,包含知名福源花生醬
文章來源 : 食力
整理= 食力編輯部
原文連結 : https://www.foodnext.net/news/newssafe/paper/6591101875
▲照片來源:(台北市衛生局提供)
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5年7月28日公布「114年食品中真菌毒素稽查抽驗結果」,此次抽驗針對傳統市場、超市賣場及餐飲店等場所,共檢測30件可能受黴菌污染之食品,共查出有3件不合格花生製品,包含家樂福濟南店販售「新竹福源花生醬」、日晟雜糧行的「花生粉」、豐盛潤餅的「一級花生粉」。
新竹福源花生醬等3件花生粉與花生醬產品黃麴毒素超標 不合格率達10%!
依據「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」,黃麴毒素B1限量為2μg/kg,總量限量為4μg/kg,上述3件樣品皆超出標準,其中3件花生粉與花生醬產品黃麴毒素含量超標
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
黃麴毒素的毒性非常強,有很強的肝毒性、致癌性、免疫抑制力等,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,歷史上也有許多因吃進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而急性死亡的案例。大量吃進黃麴毒素,會造成急性肝中毒,其主要症狀為嘔吐、腹痛、痙攣、肝衰竭等;黃麴毒素也有累積效應,慢性黃麴毒素中毒可能會增加罹癌的風險。
黃麴毒素可以依照結構再分為幾類,主要有B1、B2、G1、G2;以及B1代謝後的產物M1、B2的代謝後產物M2等類,這些類型中的毒性以B1最強,是目前已知致癌性最強的天然物。受到菌污染的食物,若環境條件適合時會生成黃麴毒素,但從外觀上只能看出是否受菌的污染,看不出來是否有毒素的生成。而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黃麴毒素都十分耐熱,一般的調理烹煮的溫度,不會讓毒素的毒性消失,因此,受到真菌污染的食物一定要丟棄,絕對不能使用,避免將黃麴毒素吃下肚子。
為什麼花生製品容易遭黃麴毒素污染?
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黴菌產生,其中B1型為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,具高度肝毒性與致癌性,在一般烹調條件下不易分解,須超過攝氏280度C才會破壞。
台灣氣候高溫潮濕,極易促進黴菌生長與毒素產生。黃麴黴菌最適生長條件為28~38℃,且在相對濕度超過80%時更容易滋生,因此花生及其加工製品(如花生粉、花生醬)、堅果、五穀雜糧等常見食品因其富含油脂與水分,特別容易受到污染。
就花生醬而言,倘若加工前的花生原料沒有妥善儲存,或在種植時殺菌工作不到位,沒有噴灑足夠的農藥,可能會受黴菌感染;而在加工時,廠房內的衛生條件不佳,存放處不夠乾爽,黴菌也就有機會乘虛而入、產生黃麴毒素;最後,無論是販售場所,還是家居中,只要是高溫潮濕的環境,也都可能會受到黴菌的威脅。
以上內容分享於foodnext,所有資訊不代表本公司立場,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。
除了仰賴政府管理,民眾也可選擇自行購買市售黃麴毒素快速檢測試劑,針對花生品製品進行檢驗,為自身食安多一道把關。
黃麴毒素總量(Total Aflatoxin)快速檢測試劑
《精確》 – 偵測靈敏度高於國內檢測標準
《簡易》 – 前置處理簡便 一般人員即可操作
《快速》 – 快速得到檢測結果且判讀容易
《方便》 – 不需昂貴設備儀器
黃麴毒素總量(Total Aflatoxin)快速檢測試劑 : 更多資訊